电能质量管理如何运筹帷幄?
在电气化势不可挡的浪潮之下,电能,已成为整个基建当之无愧的动力核心。
高效利用太阳能光伏等各种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实现利用比例超过10%,此可谓“开源”;采用高能效设备、智能照明,结合数字化系统,显著提升节能增效水平,此可谓“节流”。作为能源管理最直观的表现之一,开源和节流不难理解。当前,这两点的发展方向主要围绕节能增效,而我们往往忽视了实现能源管理所必需的基础保障:安全、稳定、连贯的供配电系统,这正是能源管理体系的基石:电能质量管理。
电能质量 尤为重要
为什么说电能质量管理是能源管理体系的基础?随着楼宇、工厂、医疗设施、数据中心等基建的规模要求越来越高、设备越来越复杂多样,以及非线性荷载比重的迅速增大,供电的稳定性和连贯性愈发重要。由于电能质量问题造成非正常停机、设备故障、甚至是设备损坏等情况日益凸显,若没有可靠的电能质量,其他基于供电系统的能源管理也难以可靠。
电能质量问题的具体体现往往是供电中断、电压骤降和谐波污染等,一旦发生则会使各方面的业务发展受到极其严重的影响。例如在工业领域,由于电能质量问题造成非正常停机的经济损失可以达到该工厂百分之四左右的年营业额;谐波、电压暂降可能对制造设备、UPW、HVAC、过程冷却水等系统造成巨大的损耗和危险,造成的生产损失可高达百万美元……而在建筑领域,我们备受困扰的很多电气问题,往往也是由于电能质量引起,诸如:变压器及电缆N线过电流、过热,而三相负荷并非严重不平衡;断路器无故跳闸;PLC通讯或过程控制器工作受干扰;突然断电或电压波动;变压器噪音不正常偏大;功率因数低,电费帐单高……
针对电能质量问题的原因对症下药,可通过无功补偿、谐波治理、稳压治理,改善电气系统的性能;功率因数、谐波、三相平衡及电压稳定。这也是电能质量管理的最终落脚点。
如何实现电能质量的有效管理?
如何实现电能质量管理?在数字化及物联网技术不发达的过去,这并不容易,因为隐藏在供电系统中的电能质量问题并不是显而易见的,而是需要采集全面且准确的现场数据,并加以分析计算,进而预判问题所在及防范措施,不然的话只能被动治理,而不能防患于未然。
数字化及物联网技术,使得电能质量管理变得更为“主动”,可将电能质量问题扼杀于摇篮,避免事故损失:电气系统中的设备之间互联互通,并通过传感器技术,可全面准确地监测系统各层面的关键数据;强大的数据传输、存储及计算技术,使得本地数据进行云端分析十分便捷;有了监测数据的分析结果,便可预判问题进而采取防范措施。这便是主动式电能质量管理的逻辑:“监测-分析-治理”,将价值经过层层把控,最终落地实践。
路之生电能质量分析仪可以高效、统一管理部署系统设备,系统与其产生的海量数据;通过安全有效的数据分析及时发现潜在电力隐患,提升电力供应的稳定、可持续,从而降低成本,也是基于“监测、分析、治理”逻辑的最终目标,也是行业发展的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