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压无功补偿国家标准的局限性
人气:2494次发表时间:2013-01-04
谈到设计,大部分人都会想到国家标准进行设计,不幸的是,我们的国家标准往往具有极大的滞后性,且规定的过细过死。如果按照国家标准进行设计,则设计不出有特色的新产品。下面举两个例子来说明这一点:
例一:
例二:在GB/T 15576-1995中规定:
4 正常使用条件
4.1 周围空气温度
4.1.1 户内型
周围空气温度不高于+40℃,不低于-5℃,24小时内平均温度不高于+35℃。
4.1.2 户外型
周围空气温度不高于+40℃,不低于-5℃,24小时内平均温度不高于+35℃。
且不说中国南方经常会出现40℃的高温天气,在东北及西北地区的冬季,大多数配电室内的温度也肯定低于—5℃,因为配电室通常是不需供暖的,也不可能专为无功补偿装置配备代暧设备。
仅举以上二例来说明问题,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仔细推敲,大部分标准条目都可以找出问题来,有兴趣的读者不妨自已试一试。虽然GB/T 15576是推荐标准而不是强制标准,但既然是推荐标准总应该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而不应该限制新技术的发展,否则推荐标准就失去存在的意义。
例一:
国家标准GB/T 15576-1995《低压无功功率静态补偿装置总技术条件》第5.10.2条规定:在自动投切时,每一组电容器投入或切除,在设计上应保证有一定的时间延时。延迟时间应和放电时间相协调,以保证电容器再次投入时其端子间的电压不高于电容器额定电压的10%。如果按照这个标准的规定,那么任何可以较快速度投切电容器的补偿装置都要设计附加的放电电路,因为电容器的自放电时间是按3分钟到50以下标准来制造的。这一规定无非是想要减少电容器投入时的涌流,其实,只要能够保证通流在规定的范围内,电容器是否放电无关紧要。
不过,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似乎也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在新标准GB/T 15576-2008《低压套管无功功率补偿装置》第6.10.2条中修改了规定:采用机电开关投入电容器时,应保证每一组电容器在自动投切过程中,其端子间的电压不高于电容器额定电压的10%(例如:当电容器再次投入时有一定的延时时间)。
即使按照新标准的规定,可以实现快速无涌流投入电容器的同步开关仍然无法设计。因为同步开关完全可按接点间电压为零时闭合的要求来进行设计。并且,当电容器电压为电源电压峰值时,反而是同步开关投入的最好状态,因为可以在电源电压为峰值时闭合接点,此时投入电容器电流恰好为零。如果在电容器电压为零并且电源电压为零时投入电容器,则投入电容器的电流恰好为峰值。
例二:在GB/T 15576-1995中规定:
4 正常使用条件
4.1 周围空气温度
4.1.1 户内型
周围空气温度不高于+40℃,不低于-5℃,24小时内平均温度不高于+35℃。
4.1.2 户外型
周围空气温度不高于+40℃,不低于-5℃,24小时内平均温度不高于+35℃。
在上述规定中允许使用的最低温度为-5℃,在中国的北方地区显然无法满足这种使用条件,可见此规定是何等荒谬。
在GB/T 15576—2008中将上述规定修改为:
5 使用条件
5.1 正常使用条件
5.1.1 周围空气温度
5.1.1.1 户内装置的周围空气温度
周围空气温度应不超过+40℃,而且在24小时内其平均温度不超过+35℃。周围空气温度的下限为-5℃。
5.1.1.2 户外装置的周围空气温度
周围空气温度应不超过+40℃,而且在24小时内其平均温度不超过+35℃。周围空气温度的下限为-25℃。
注:严寒地区为—50℃,如在严寒地区使用装置,制造商与用户之间需要达成一个专门的协议。
5 使用条件
5.1 正常使用条件
5.1.1 周围空气温度
5.1.1.1 户内装置的周围空气温度
周围空气温度应不超过+40℃,而且在24小时内其平均温度不超过+35℃。周围空气温度的下限为-5℃。
5.1.1.2 户外装置的周围空气温度
周围空气温度应不超过+40℃,而且在24小时内其平均温度不超过+35℃。周围空气温度的下限为-25℃。
注:严寒地区为—50℃,如在严寒地区使用装置,制造商与用户之间需要达成一个专门的协议。
且不说中国南方经常会出现40℃的高温天气,在东北及西北地区的冬季,大多数配电室内的温度也肯定低于—5℃,因为配电室通常是不需供暖的,也不可能专为无功补偿装置配备代暧设备。
仅举以上二例来说明问题,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仔细推敲,大部分标准条目都可以找出问题来,有兴趣的读者不妨自已试一试。虽然GB/T 15576是推荐标准而不是强制标准,但既然是推荐标准总应该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而不应该限制新技术的发展,否则推荐标准就失去存在的意义。
上一篇:无功电压优化控制系统的分析
下一篇:无功补偿详细原理